中国文明网地方文明网站群热线电话:028-56562562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古堰论道

与时代接轨 让文物“活”起来

发表时间:2019-04-11 | 来源:都江堰文明网


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上,脸部“伸出“了舌头,并配文“略略略”;猪面纹彩陶壶上,眼睛“转”了起来,配文“容我想想”……近日,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,网友笑称,“看到动起来的文物很可爱,非常魔性,停不下来”。(320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
曾几何时,“文物”就是枯燥乏味老旧土味的代名词,因为年代久远,我们与之不熟;因为经常见到,我们对其不了解;因为它是死的,我们觉得它呆板僵化,毫无生气。通常,文物都有极高的科研价值,但如果从泥土里出来,仅供科学研究的话,势必是重大的资源浪费。文物不能被束之高阁,这不是它的宿命。与时代接轨,让文物活起来,去开阔我们的视野,去塑造我们的审美,去丰富我们的生活,才是文物的时代使命。

借助互联网,让文物天天见。与文物不熟悉,是因为它们从一出土便被保护起来,公众只知道它珍贵,却不知道它如何珍贵。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,如微博、微信等媒介,时时推送文物信息,让有兴趣、想了解的人有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。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,人们才能进一步了解它的价值所在,从而真正爱上文物、爱护文物。

借助现代表达,让文物成为“流行色”。文物不会说话,如石佛般呆滞,而且我们日常见到的文物介绍又过于专业晦涩,这更加深了人们对文物的认知偏见。要善于借助现代表达方式,如纪录片、电视剧、微视频等,再如开发周边产品、设计表情包等,让文物以当下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,让文物开口说话,甚至能走进万千青年人的心里。

文物也有生命,文物也有使命。一件物品被制造、使用、流转、埋藏、出土、再使用,乃至损毁或灭失,可能会经历千百年,辗转无数个地方,它身上可能藏着有百转千回的故事,也有沧桑巨变的历史,还有蕴藏着社会变迁的轨迹。我们要善于捕捉文物背后气息和文化,在新时代赋予它们崭新的生命,在新时代让它肩负新的使命。

先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再让文物“火”起来,这是一条难走的路,但也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。文物管理者和运营者们责无旁贷,要积极作为,寻找文物与时代的契合点,让它们焕发新生。(杜江言)

责任编辑:李雨霞


美图欣赏更多

网站群
四川文明网联盟网站四川省主要宣传文化单位新闻网站友情链接

主办:主办: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都江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:四川文明网